AdSense

網頁

2019/7/11

技術社群聚會參加心得

分享我參加技術社群聚會的一點心得與看法。

昨天去參加Taiwan Java User Group, TWJUG(台灣Java使用者群)第一次舉辦的twjug-lite活動,會去的原因是前同事(他目前在IBM專屬人力Pool東宜的高山上每天過著沒日沒夜的生活)揪我一起去的(不過因為他加班加到很晚所變成只有我去)。

我在進入軟體碼農業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有去參加幾次技術社群的聚會,但次數不多,包括三次freeCodeCamp Taipei辦的Coffee-and-Code及TWJUG 2017 三月份聚會,與這次的twjug-lite,就這些而已。

先談freeCodeCamp的Coffee-and-Code活動好了,參加的幾次都是辦在台北永春捷運站的深cafe深。當時是我一個同事跟我說可以去看看所以我就去了。這個聚會比較隨意,但如活動名稱所述,去那邊就是點杯咖啡把自己的筆電拿出來寫自己的程式,或看技術文章,總之就自己做自己的,然後有問題可以問一下旁邊也是來參加聚會的人。去三次人數都不超過8個人吧。

因為freeCodeCamp以JavaScript及Node.js為主,我當時也只懂得Java的一些東西,好像來錯場子了,儘管如此,參加者之間互動不算熱絡,我不曉得其他場次如何,但我認為這聚會原本的用意就是讓成員可以坐在一起寫寫程式,有問題就可以隨便問旁邊的人,至少有個活人能問這樣。

那時我還住在永和,就覺得,「哇喔,從頂溪搭捷運到永春超遠,在那邊寫跟在家裡好像也沒什麼差別阿,有問題也是自己Google」,去了幾次就覺得不如待在家裡自己寫自己看就好了。


接著說說之前去的TWJUG 2017 三月份聚會,那次主講者好像是在LinkedIn工作回來分享的工程師,主題是Kafka,分享他在LinkedIn用Kafka解決什麼問題的經驗。當時的我聽得一臉茫然,我那時好像連Spring MVC都不熟。過了兩年的現在Spring是稍微懂了一點,但我仍舊不知道Kafka是幹嘛的,工作中從未聽過哪有用過,直到我去台灣第一高峰的專案,不過也不是我這種碼農接觸到的部分。

在工作中,總是會碰到幾個聊得來又對(追)技術上充滿熱情的同事,他們都會鼓勵或邀請我去參加這些技術群辦的活動,但我去了幾次的感想都是,「阿,這是什麼,那些東西離我真是遙遠,那是強者用的吧,這些強者都在什麼公司呢?」此類的想法,幾次下來就不太想去了,因為新手去那邊通常是看著講者傻笑,表示你有在聽(這是昨天twjug-lite講者自嘲的笑話,那時我確實在傻笑。)。

當社群中的成員技術鴻溝太大,成員包括從剛畢業未滿一年的超級新手到有十年經驗以上的老手,這種現象對新手的加入社群會是很大的障礙。儘管每位成員都很友善,但新手都會想「我應該在這提出這個笨問題嗎?」。主題又都是完全聽不懂或工作中完全接觸不到的先進技術或開發方式,然後感到自己顯得可有可無,毫無參予感。

例如總是在網路的技術文章看到XXX,OOO等一缸子的新玩意兒,我一直很困惑(我同事也很困惑,我想很多新手都有這個困惑),是不是只有那些知名公司或頂級新創才用這些東西呢?為什麼我工作中都碰不到呢?還是說那些強者待的公司總是走在技術前沿呢?

社群的最終走向都是變成強者只談論強者懂得先進技術,新手自學(追技術)到某種程度後,才有機會成為社群真正的一分子,因為那個時候你才聽得懂對方在說什麼東西,然後你也可以開始說些別人聽不懂得東西。

不過從另一面來看,為什麼社群要對新手友善呢,為什麼要吸引新手參加呢,社群本來就是針對某一特定主題有共同偏好的人士參加。或許「Java」使用者社群面向可能太廣了,或許要分成多個子群組會比較適合,例如分散式架構社群,微服務社群,TDD社群,Spring Boot社群,Spring Cloud社群,Docker社群之類的吧。

新手的挫折感可能來自於對參加社群所能獲得的期待有落差。新手只是想加速搞懂怎麼使用(舊)工具,但社群主題都在講(新)工具用來解決什麼問題。而新手還未達到新東西要解決問題的那個層次,所以台上講了很多也不知道在說啥。那就像是對從未游泳過的人說明如何游泳,對從未爬山的說明高山空氣多麼稀薄那樣。

最後讓我很好奇的就是社群活動舉辦者們的熱情,不是光有熱情就好,還要很大的毅力。活動場地費要錢,活動宣傳可能也要錢,還要去拉贊助才有披薩,以上全是無償活動,很佩服他們願意犧牲時間與精力去組織這些活動。


沒有留言:

Ad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