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影響整理如下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低推估數據(民國105年-150年)來看,到了2036年台灣總人口數為22,610,000人,與目前2018年的23,610,000人口相比少了100萬人。
2018年的人口結構0-14歲占13%,15-64歲占72.5.5%,65歲以上占14.5%,扶幼比17.9%,扶老比20.1%。
青壯年人口17,115,000人
一位老人由5個青壯年負擔。
2036年的人口結構0-14歲占9.4%,15-64歲占62.5%,65歲以上占28.1%,扶幼比15.1%,扶老比45%。
青壯年人口14,131,000人
一位老人由2.2個年輕人負擔。
與2018年相比2036年青壯年人口(勞動人口)少了3,000,000人,大約是2018年一個台北市的人口。
2018年的學齡人口3,779,000人,國小占1,200,000人,國/高中占1,397,000人,大學占1,182,000人。
入學年齡人口國小占226,000人,國中占208,000人,大學占298,000人。
2036年的學齡人口2,819,000人,國小占906,000人,國/高中占1,081,000人,大學占832,000人。
入學年齡人口國小占139,000人,國中占167,000人,大學占200,000人。
與2018年相比2036年入學年齡人口少了近1/3。
人口減少的影響包括:
房價下跌,因為空屋越來越多,需求越來越少。雖然有些人聲稱少子化並不會影響房屋的需求,其論點為房地產的需求主要是來自於資金,也就是有錢人,不過我認為有錢人把資金投入房市除了賺錢就是保值,但房產的價值終究還是要回歸基本的需求,一旦基本的需求減少,支撐房屋的價值將不復存在,一旦失去了保值的功能,有錢人還會繼續投入資金嗎? 泡泡破掉是早晚的事,日本就是很好的借鏡。所以不要現在投資房地產,即使是自住也是租屋比較好,或是買低總價的。
學校倒閉潮,因為學齡人口越來越少,學校招不到學生。這個已經是現在式了,目前已有不少學校面臨招生不足,註冊率低下的窘境,尤其是排名落後且位在偏鄉交通不便的私立學校,例如花蓮私立台灣觀光學院在2017年招生不足導致許多系所停辦,新生被轉學到其他學校。學校倒閉則老師教授失業,而且除了學校,補習業也將消失,流浪教師問題將更嚴重。所以絕對不要當老師,如果還年輕應趁早轉職。
小兒科及婦產科醫生會越來越少,因為醫生及準醫生們也知道少子化的衝擊,所以會轉科或改選擇別的專科,影響就是未來生小孩,小孩看診或看婦科疾病可能只能跑大醫院了。
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相關產業將會萎縮,例如童裝,玩具,圖書,教科書,文具,幼稚園等,這些產業的員工也會大量失業。
學生相關產業將會萎縮,包括學區附近的餐廳,飲料店,小吃店,文具店,印刷店,便利商店,制服訂做等,且學校周邊的租屋需求將會減少,所以不要投資學校周邊的租屋市場,肖想當學生的包租公了。
勞保健保破產,因為沒有年輕人工作政府稅收減少,財政入不敷出。所以趕快自己存退休金吧。
少子化的另一面就是高齡化,老人產業因需求增加而發展,例如看護,長照,醫療,老人社交,陪伴等新的商機。
少子化是因為不婚不生,所以單身經濟開始發展,新的需求如一人上餐館,一人吃燒烤,一人看電影,一個人唱KTV,一人買房,一人旅行,一人住宿,一人份的包裝等。
即使一個人仍需要陪伴,所以通常會養寵物,寵物產業會更加興旺,例如寵物的飼料、衣物、玩具、遊憩、照護、運輸、醫療等。
因為不用養小孩,所以有更多的時間從事業餘興趣嗜好或培養技藝,所以各種成人嗜好課程市場會成長,例如手作、木工、瑜珈、跳舞、健身、彩妝、美甲、花藝、繪畫、烘培、烹飪、品茗、品酒、釣魚、登山、露營、機車改裝、模型組裝、電玩、攝影等。
請問您目前對於房市的看法依然如此嗎?
回覆刪除Hi樓上,我的看法依舊,但這是長期(20年以上)的看法,以我自身為例,除了自住外2024我是不會再投資在房市中。
回覆刪除